English

走出象牙之塔:从高校走向高科技市场

——国家计委支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备忘录(中)
2000-07-0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翼 陆彩荣 我有话说

梦寻主战场

1987年,东北大学几名从美国、日本回来的博士生和青年教师创立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几个寻梦人,希望借助这个以网络和软件技术为方向的现代化实验室继续他们在国外的事业,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但资金的缺乏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障碍使他们面临发展的窘境。

始终关注着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的国家计委及时发现了这个极具发展潜力的“生命”,支持并命名东北大学软件中心为我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心的设立不仅营造了有利于科研成果创造和转化的良好环境,带来了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而且对全国各地的顶尖人才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十年磨一剑。如今东大软件中心已走向市场,拥有国家首家上市软件企业——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公司以及沈阳东东系统集成公司等多家控股公司,在沈阳、大连两地建立了东大软件园区。主营业务收入从1991年的58万元增长到1999年的7.7亿元,利润从1992年的65万元激增到1999年的1.34亿元,资产规模从1992年1126万元增长到19亿元。东软的主要控股公司东大阿尔派的市值从1996年上市当年的6.8亿元增长到93亿元。

有关人士指出,软件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它的发展需要训练有素的人才和群体协作的精神,需要持续的和面向长远的资金投入,需要相对成熟的市场,同时也需要良好的能够促进产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和社会环境。

高校具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成果优势,是高科技企业的摇篮。但长期以来,高校习惯于从事科研工作,发表论文,组织专家鉴定,报奖,虽然出了很多成果,但无法解决走向市场的种种难题。

北大方正集团也是高校创办高科技企业的成功范例。它创办于1986年,目前已经占领了80%以上的国内中文印刷市场和绝大部分的海外中文报刊印刷市场。现在北大方正总资产已达50亿元。北大方正的成功同样得益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设立。1993年,为了在电子出版、报业管理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国家计委依托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批准成立了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心与同属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的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北大方正集团一起形成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市场销售、服务的完整体系。正是这一体系促成了方正系统的迅速市场化。

事实证明,国家计委在实施高科技产业化战略时采用的设立以产品研究和工艺成果转化为主要任务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方式是具有远见和前瞻性的。

让工程研究中心与产业对接

工程研究中心能否成功地培育出健康的高科技企业,成功地完成技术成果向市场的转移,观念的革新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心创办伊始,国家计委就指出,在创造产业的过程中,中心要更多地用产业和市场的标准来发展产业,而不是用学术的标准来办产业。这就为工程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浙大中控公司是又一家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通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科技企业。

十几年前,国内的自动化产品市场基本上被国外产品所垄断,我们的机械产品被戏称犯有“心脏病、神经病”。许多人对发展国产DCS(分散型工业控制系统)和工业控制高技术产品失去信心。1991年国家计委利用浙江大学科研力量雄厚、多学科汇集的综合优势,开始在这里建设工业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尝试将科研成果进行工程化开发研究。在“七五”、“八五”期间拨入资金进行科研攻关。

浙江大学先进控制研究所、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联合攻关,瞄准当时自控领域的主流产品DCS作为最初产品,1993年成功研制了国内第一套SUPCONJX—100集散型控制系统。为了更好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和市场,实现我国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战略意图,国家计委与浙江大学多次协商,组建了浙大中控公司。1998年国家计委又投资800万元支持SUPCON系列DCS及仪表工业化生产技术工业性实验,并协调选定试验企业,从此走上了一条工业控制技术自动化、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发展之路。目前浙大中控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炼油、石化、冶金、电力、轻工、纺织、建材、制药、生化、机械制造及水处理等行业,用户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成功带动了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浙大中控的SUPCONJX系列DCS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20%,在国产DCS中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SUPCON已成为自动化行业中的民族品牌。

为“青鸟”插上腾飞的翅膀

知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知识创新本身并不等于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的同时,如何将知识成果迅速转化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现实产品,如何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资本,进一步推动基础研究与产品转化,带动企业的再发展。

北大青鸟集团副总裁苏渭珍以“青鸟”的发展为例,说明政府在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她将计委对“青鸟”的扶持概括为三个阶段:(一)对于具有前瞻性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持和资金支持;(二)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后,政策和观念创新的支持,鼓励大胆进行机制创新,成立公司;(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政策和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她认为,政府的支持必须具有远见、前瞩性和持续性,从而有力地扶持一个企业或促进一个高新技术成果真正转化为科技产品。

青鸟公司是在国家计委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青鸟工程”的不断支持下,逐步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企业。“六五”计划末期,国家计委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等二十几个单位参加的大型软件开发项目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称为“青鸟工程”。自“八五”以来,国家计委共拨入经费9000多万元,开发出“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了更好地把青鸟工程取得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国家计委多次与北京大学协商,适时地成立了青鸟公司,确立了集科研开发和生产于一体的创新体制,迅速将此项成果转化为系列产品推向市场。

北大青鸟公司成立以来,在总资产、净资产、产值、利税、市场占有率五个方面增长率超过100%,体现了高科技企业飞速发展的特征。1999年,国家计委又把北大青鸟软件生产基地列为“1999年高科技产业化推进项目”,建立了集教育、科研、生产、生活及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园区,总投资9943万元。这个软件基地的设立,解决了软件行业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脱离的痼疾。

“青鸟”的意义还不仅体现在一个企业的成功上,“青鸟”的成果对于我国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我国的软件基础理论在网络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依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同时,在我国著名计算机专家、中科院院士杨芙清教授的带领下,历经十七个春秋,国内近30多家著名大学和科研单位、近400多位科研人员相继参加“青鸟工程”,其中,80%以上为中青年。在“青鸟工程”的带动下,老中青相结合的中国软件队伍迅速成长。

画外音

几个企业的经验表明,成功的高科技企业对于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产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为中国明天的发展积蓄力量,储备人才上。

目前,经过政府大力扶持的一批成功高科技企业正在成为我国各个行业的科技先导基地。这些企业在向社会提供优质高科技产品的同时,也起到了高科技的示范和扩散作用,并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我国高校科研院所走出实验室,走出象牙之塔,投身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东软时高兴地说:“看了东大软件园,感到由衷的高兴,有一种民族自豪感”。从学校实验室内的小草成长为国家的高技术巨人,东软、北大青鸟、北大方正、浙大中控这样一批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换而成立的高技术企业横空出世,不仅以少量的投入产生出了数十倍乃至千百倍的经济效益,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金”的作用,也为有才能、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且还为国家计委调整结构闯出了一条战略发展之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